adorablexw

显灵不现身的神仙交往

律师:哪怕你手里有一些骚扰电话,也可以处理;哪怕你拿着个摄像头来,也不会这样没有结果;

我:没有,没有骚扰电话,没有短信,没有微信,没有邮件,没有见面,什么都没有,我也没有能力拿到什么跟踪监控的设备。

律:那你怎么知道他们侵扰你?

我:(亲,这个三言两语说不清,你能给我一篇文章的时间吗?亲,你那么明显不相信的神情让我很绝望)比如说,我去了什么地方,网上回去后会有室友说出来

律:他们怎么知道的?你可以去问问他们。

我: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的,按他们的处境他们的言行是自然而然的,问了也不知道。。。

 

这是我跟咨询律师之间典型的对话,我被某些人侵扰,却没有任何的证据。在表面上事实上在正常人的常识意义上,我跟他们之间完全没有联系,一丁点都没有。同时我的人生又受着他们绝对的侵扰和影响。这是怎么发生的呢?开始我真的不知道,后来只能慢慢知道了,就像是小白鼠努力去理解了实验员。

 

他们(母校变态教授和目标学校目标博导群体)的方式特别虚,律师、民警都无奈摇头,其实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也简单,他无非想让你知道他在监控你、施加心理压力,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、不想让你说出去。所以他找到这种方式在暗处存在。按百度到的术语他们这是明控。

他们的方式

他们像神仙一样,显灵不现身。他们不露面,通过你的环境传情达意。

 

一、指桑骂槐,说着张三指着李四,言外之意

例1刚开始备考那会(租住在北大南门外),有一天我去了一趟人民大学想找一个教授,晚上回到寓所后,有室友说:“我今天去了人大,我想找一个教授。。。”

例2有一天我骑着车子去东门那边看海报找房子,晚上回到寓所后,听到两个室友对话:“我看到某某骑着车子在东门那边找房子,你就是找房也不能那样找啊。”提到的“某某”应该是她们共同认识的朋友。

 

例3我给一个网友师姐发了个邮件,里面写了大意是“我既想跟人说说,又有点担心”,后来在(好像是北大学五食堂附近的教室)自习,我从前面走到后门出去时,有一个男抬头看我,然后追到教室外面喊住我说“能认识你吗?……看着你的眼睛显得很害怕,你既想跟人说说,又有点担心……”

除了室友、一些在教室里自习时见到的人,做一些暗示的还有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、路人。暗示的信息包括我的一切言行举动。有时候在我活动的过程中,它(的混混)做一些举动,如下公交时针对性挡一下路,像我一样手里拿一卷报纸,像我一样雨后挽起裤脚,在我坐的长凳附近打电话联系导师……没有暗示什么信息,只是表明她在场。

 

例1例2用室友的现实生活,暗示了我的信息。这是它最典型的做法。

问题是我怎么知道室友是在说我?语言中提到一个人,指的是现实中的谁,怎么确定?

 

人家说的是张三,我想到的是李四。是不是我多心呢?就像是语言学中谈到的“照片中那个长辫子的姑娘是我那个剪短发的妹妹,”怎么知道那个姑娘就是那个妹妹?

 

有两个相关的认知域( mental spaces),一个是相片域, 一个是现实域。相片域中的姑娘是长辫子的 ,现实域中的姑娘是剪短发的, 但是相片中的姑娘和现实中的姑娘两者间存在许多的对应 ,因此就可以把两者视为同一。

语词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受“系连原则( principle of access)”的支配。就是说,用来指称一个认知域内某一实体的语词( 称作“引发语(trigger)”)可以用来指称另一个认知域内的一个对应实体( 称作“目标语(target)”) , 只要在认知上这两个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 (相似或相关) ,因而前者可以引发或系连到后者。

 

这是语言学中“认知域”理论对这类指称问题的解释,我想非常适合借用来解释教授对我的传递信息。

去人大找教授的室友、室友对话中的某某是“室友谈话域”中的实体,我是我的“现实域”中的一个实体,在认知上这两个域之间存在相似,因而我听到前者就想到后者。

 

这是教授对我传递信息的最核心的机制。没有电话、邮件、短信或微信,但是它传递了信息,民警和律师都不可思议的情况,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认知域的“系连”问题。接收信息的我,对暗示信息的接收主要根据相互系连的认知域, 而不是凭借正常人常识中的光明正大坦荡磊落的联系。

 

二、室友的表现跟教授有什么关系

室友为什么在那个时间说出那句话;两个室友为什么在那天会评论一个找房子的熟人。像民警问的那样:教授认识你室友吗?教授电话控制你室友吗?或者像咨询律师的建议那样:去联系给你传话的室友,问她,就跟她说“咱俩怎么这么有缘?”

 

我没有办法体会室友言行的过程。我只能从我自己被摆布的过程来感受。

例1:在我租住的地方,是多人共用一个水龙头,我的房间离水房比较近,很多人用水要路过我的窗户。有的时候着急用水,比如洗锅碗洗到一半,手套还在滴着水,而水房那刚才进去人了。这时候听到窗外有人从水房那边走过去,我自然觉得水房没人了我赶紧过去,这一去,十有八九就会正好看到听到一些暗示信息,教授并没有给我电话,让我几点几分去水房看暗示表演,可是我去了,也听了看了。

例2:我的隔壁住的是个小伙子,住过来不久他们就暗示这个小伙子角色扮演以前公寓邻居小宋,小宋是大概十年前的邻居,特别热心肠的小伙子,当初搬家啊、修电脑之类的帮过很多忙。近两年知道他结婚生子了。有一次等用水被听到小伙子说他们单位的硕士博士“都不能要”。那天,是在现在的邻居小伙子的女友过来一起住的几天里,我被摆布在他的窗外说了“不要了”。过程如下:他们有之前了解的基础,知道我洗衣服结束后是先把衣服晾好,再回水房倒掉最后一活水,拿盆回来。那一次,我刚拿着衣服出水房就有人进去了,要动我的盆,问我“水还要吗?”,我很自然的大声回答“不要了”的时候,刚好时走到小伙子的窗外。我不知道我是演我,还是演小伙子小宋,应该演我吧?

 

所以,教授认识我室友吗?显然教授是盯了了解了我室友及其周围的人;我室友并不知道教授的存在。在常识意义上是不认识吧。没有电话控制,室友的言行是被摆布出来的。室友顶多感慨一句“有缘”,她对于我的暗示作用她自己是完全不知道的。如果有人来问我怎么这么有缘,评说要不要的,我不知道我评说过什么啊。

至于例1中为什么那个时间有人路过;例2中为什么那个时间有人进水房动我的盆,那无非是同样的原理,更向外围扩散的呗。

 

长时间细致的了解,(我的隐私、历史早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,)详细地盯着、了解着实际的情况,细致地把控时间,把控人的心理,从而摆布出人的行为。民警还是律师,谁见识过这幺蛾子?

 

 

 

 

 

评论